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重温“3.18”讲话】纲要课的“常”与“非常”:从“六要”到“八个相统一”的育人内涵

日期:2024-03-13 点击数: 来源: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于全国各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5年后的今天,全国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极大进展,而且这一重要讲话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的指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助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而增强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等重要意义,将“3.18”重要讲话继续融入并持续指导纲要课的建设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六要”与纲要课的“常”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项要求。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于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

就纲要课而言,至少有两个方面通常是值得注意的特点:第一,它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相联系。体现了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辛探索并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把极度贫穷落后的中国逐步改变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第二,它的学习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密切相关。要让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面对纲要课的上述特点,积极学习“3.18”重要讲话中的“六要”,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近现代历史纷繁复杂,历史线索千头万绪, 有争议的人与事经常困扰学生,影响他们的养成正确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说教,要做到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这要求纲要课教师必须要以“六要”的要求进行自我建设,力求讲授内容兼具学术性、文化性和思想性。纲要课教师应当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近现代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以情感诱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纲要课教师应当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在知识爆炸的世纪把握时代前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纲要课教师应当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样才能立德树人,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添砖加瓦。

二、“八个相统一”与纲要课的“非常”

“3.18”重要讲话提出思政课必须坚持“八个相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对于如何上好一门思政课提出了明确的路径。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政课,要想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并达到教学目的绝非易事。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也还存在不少可以取得更好效果的空间。“八个相统一”实际上聚焦了思政课教学中的八个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问题,这对于纲要课建设的提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求纲要课建设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应该尝试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的局限,在课堂教学方面不断探索创新。

第一,纲要课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用历史规律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教师要熟悉教学理论知识,以灵活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帮助学生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其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要注意深入浅出,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能从理论层面直面回应学生的各种疑问。

第二,纲要课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学生是知识的吸收者,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树牢唯物史观,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第三,纲要课需要推动课堂教学创新。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只有知道学生关心什么,教学才能有针对性,采用多种途径供学生们互相交流,也可借此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深化教学过程中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明确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探索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将学生的心真正留在课堂。学生群体有着自我表达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双重愿望,教师只有找到课程与学生的契合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愿,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实现这一点,就应当积极进行教学创新,让学生成为吸收知识的海绵,争当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由“从我学”到“我要学”转化,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教学实践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心声,鼓励大家交流学习感悟,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总而言之,要讲好纲要课,得到学生喜欢与认可,应该尝试理论联系实际,凭借丰富的课程案例让科学理论以鲜活的方式呈现于学生面前,利用前沿的科学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启智润心、培育英才。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恰到好处的启发,才能调动学生对于科学理论的积极性,才能引导其主动思考,才能学有成效。师生应当齐心协力,贯彻国家提出“大思政课”的理念,同时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奋力答好“教育强国、西电何为”时代课题的答卷。

(作者:申超  太阳集团1088vip)

上一篇:【贯彻“3.18”讲话】马院形策教研室举行重温“3·18”讲话精神座谈会暨集体备课会

下一篇:【重温“3.18”讲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