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之际,我们更应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列重要论述,切实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武装头脑、坚定信念、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战略性认知:大思政课建设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体系的题中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列重要论述,把思政课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去考量,深刻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价值导向的战略认知,其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现实意蕴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和指导作用。
明确大思政课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从改革的视角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建设关乎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为大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拓展了思政课发展空间,为全面建设好大思政课提供了具体的战略方向引领、战略政策部署、战略举措创新。
明晰大思政课建设的制度体系和政策引导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5年来,党和国家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思政课建设的制度体系,健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实施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构,为全面开展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政策遵循和目标,大思政课建设的制度体系呈现出全面发展的局面。
明晰大思政课建设的治理格局和体系建构。5年来,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实现了贯通中央到地方、教师到学生、上级到下级等全方位的理念升华,盘活了校内到校外、学校到社会等横向发展资源,其思政课建构形态实现了递归式发展,课程思政和思政课堂的协同推进使大思政课建设格局得到有效拓展。
系统性谋划:大思政课建设是深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升华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思政课教师要有知识视野,除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之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因此,大思政课建设应深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扎实挖掘潜蕴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思想理论、核心要义、主旨结构等内容,依循现实国情和国际意识形态演进规律,积极推动大思政课理论创新,努力走出一条新路子。
大力挖掘大思政课内容体系,建立比较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体系。5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陆续得以有效建立。在课程教材建设层面,各大高校均已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出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在课程融合建设方面,思政课的其他各门课程均采取有机渗透的“课程思政”方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本课程教学,形成了具有时代意涵、反映中国智慧、体悟人民情怀的大思政课内容体系。
全面构建必修课与选择性必修课并存发展的多维思政课课程体系。新的思政课课程方案增加了选择性必修课程,使其课程建设更具个性化、知识化、科学化。
全面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党建学。形成了一级学科互补发展的大思政课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等,为大思政课走向制度化、效能化、体系化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向。
实践性应对与解答:大思政课建设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发力的价值旨归
大思政课建设强调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其实践性旨在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精准发力,使其形成家庭思政、学校思政、社会思政、网络思政等的实践统一。实践过程中,建设主体实现了从相对单一化的“学校思政小课堂”向“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协调发展格局的拓展,实现了共建共促共享的生动局面。
创新大思政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实现了主动性升华,各种研究型、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翻转式、混合式、数字式等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教学面貌呈现出个性化、多维化、体验化的发展趋势。
大思政课教学与科学研究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5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批富有特色的“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课题项目实现了普惠性延展,各类重大攻关项目和一般项目都在增加思政课研究的比重,各类思政课论文、期刊、报纸、媒体等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极大激发了广大思政课教师开展大思政课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积极开展全国高校大思政课教学活动。比如,开展展示活动、集体备课活动、省校思政精品创建活动等,形成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品牌、思政教学能手、思政教育先进个人、思政研究基地、思政研究智库等,极大地激发了全国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企业、家庭等主体共同参与大思政课建设的内生动力,有效提升了广大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与思政、阐释思政、建言资政的积极性、主动性,盘活了全国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动能和实践力度。
(作者:王寅 太阳集团1088vip讲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年03月17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