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欧阳资沛、夏群友)4月6日上午,马院原理教研室在腾讯会议上举行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会,这是本学期原理教研室的第四次集体备课会。集体备课会由李垣老师主持,张鹏伟、欧阳资沛两位老师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第二章内容进行教学经验的分享和交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
张鹏伟老师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思想渊源出发,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从个体自由为重心到群体解放为重心的两个重大转向。张鹏伟老师认为,在实现了两个转向之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形观和知行观具有了内在的契合性。他着重阐述了二者内在契合和相互融合的学理基础,尤其是就中国传统哲学道德实践中的认识论与境界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不仅为教师们展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哲学视角,同时也为在思政教育中如何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当下“立德树人”的目标提供了教学参考。
欧阳资沛老师的备课主题是“实践与认识”,他首先梳理了实践、认识以及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并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最为根本的关系是实践关系,由此衍生出实践关系之上的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这些关系体现了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其次,欧阳老师分析了教材中关于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主客体互动理论,认为无论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中的骑射、武术、书法和绘画,还是工业文明科学技术之中的智能应用、穿戴设备、VR实践和人体芯片移植等,无不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通过实践而努力实现主客体辩证统一的实践哲学观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将其同现代科技创新实践、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技艺”实践进行“哲学对话”和“有机结合”,给原理课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生动的教学案例。最后,欧阳老师还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两个结合”思想,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识论在当下中国的具体运用。“理论创新”作为党所总结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把握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的方法论,其意义在于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释世界,从而更好地改造世界。
在讨论交流环节,大家针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识论”的教学提出了不同意见和建议,并交流了各自的看法。此次集体备课会在大家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中顺利结束,取得了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