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常兴 张丽珍)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概论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加7月6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集体备课会和7月7日陈金龙教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学术报告会。
(一)集体备课会
7月6日下午概论教研室全体教师线上参加了重庆市高校手拉手共建行动第四组组织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集体备课会。
第一阶段,清华大学肖贵清教授做了题为《改革开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报告,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小康的涵义、小康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小康社会建设与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三个论点。首先从史学及文学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小康”一词演变做了解读,对改革开放以来“小康”、“小康社会” 概念做了分析,着重讲到邓小平关于“小康”的界定落脚于中国式现代化。其次,重点分析了小康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从“四个现代化”的设想、“小康之家”、党的十二大报告到十九大报告推进“小康”到“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等进行了系统解读,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不断扩展、要求不断提高。最后分析了小康社会建设与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总结到小康社会从酝酿到提出,从总体到全面,从建设到建成,这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更宏观时间线上的接力跑。
第二阶段为集体备课环节。重庆理工大学于冬梅老师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千年诉求的深切呼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三层面做了示范讲授。
随后来自重庆其它院校的五位教师围绕如何上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题分别做了精彩说课。他们的讲授各有特色,但在精心设计、严谨逻辑、详实材料等方面具有共性,很受启发。
持续了3个小时集体备课会结束后,概论教研室全体教师在腾讯会议召开关于本次集体备课会的心得交流活动,大家踊跃发言,纷纷就特邀报告、公开课、说课等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了深度交流的学习目的。
曹飞认为本次集体备课会对于“概论”课教师再次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伟大意义与战略地位、进一步融会贯通教材体系具有较大的启发和帮助作用。肖群认为本次备课会集中一个主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深度剖析,为我们在今后的专题讲授中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资料,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方面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孙金菊认为整个备课会让自己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有了更深的理解。“小康”由空想变为现实,只能也只会由中国共产党完成。张丽珍结合自己教学经历,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上课过程要讲清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首先要小康生活,但又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制度方面都有新要求;重点在于全面、难点在于建成。蒲伟芬非常赞同这种集体备课形式,它可以弥补个人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帮助教师更为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破解教学难题。这种集体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学术报告会
7月7日,概论教研室全体老师全程参与了陈金龙教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问题意识》学术报告。该报告是由太阳集团1088vip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大讲堂2020年第1讲。
陈教授细致入微地为我们逐个解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角,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文献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概念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谱系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海外评价与研究审视等八个方面。
陈教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度,为我们完整地、准确地剖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基本视角与基本问题,不仅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该研究领域的认识、拓宽了研究视角,同时为我们培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提供了极好的思路和借鉴,特别是在指导学生选择具有原创性、开拓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帮助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和培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会后,赵常兴和张丽珍老师分别就研究生培养中的选题问题、如何处理好交叉学科资源借鉴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关系问题等与陈教授进行了进一步深入交流,教师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深受启迪。